有网友调侃:“李子柒在外网那么火是因为她一直干的都是违法的事:收集雨水,挖地,种地。” 甚至网友们给她的外号都是 “法外狂徒李子柒”。虽是玩笑,却歪打正着地点到了她在国外爆红的部分原因 ——
在美国,私自开荒盖房违法;在自家前院种菜可能会被投诉;在科罗拉多州,收集雨水超过110加仑(416升)就违法;有些州甚至规定养鸡数量不能超过4只。条条框框下,外国人看李子柒,就像隔着屏幕看“赛博桃花源”:哇,原来世上还真有人能随心所欲地种菜、劈柴、烧窑,而不用担心业主委员会发来警告信。
这种中国传统田园生活的自由,与他们 “想种不敢种” 的日常形成强烈反差,近乎魔幻。于是,李子柒成了外国人眼中 “别人敢想不敢干,她敢干还能拍成诗” 的传奇。可回到国内,年轻人照样为她上头。我们既不用偷着养鸡,也不怕后院种菜被罚,为什么还是被李子柒视频里的传统生活所吸引呢?
从书本到镜头:看得见的传统技艺
许多传统技艺,在当代人的脑海里只剩名词:造纸、染布、农耕、酿酒、编竹…… 它们躺在历史课本或博物馆说明里,像蒙尘的老物件。李子柒却将这些技艺一一复原、再现:一张纸的诞生,要从砍竹子、泡石灰、捣纸浆到晾纸墙,足足七十二道工序,像一场慢动作魔术;一滴酱油的酿成,要从选豆、洗豆、浸豆、蒸豆、拌曲、制曲、发酵、翻醅、晒酱、抽油、沉淀、熬煮,历经数月时光,才能装瓶入罐。在她的视频里,我们不再是对着文字或者图片想象,而是真切看见传统技艺的完整流程 —— 文化不再是抽象概念,而变成了可触可感的生活细节。
李子柒造纸
古今对话:将传统融入现代生活
除此之外,李子柒从不把 “传统” 供成老古董。十几道工序酿出的酱油,转眼就成了炒菜的调味品;古法染制的蓝印花布,下一秒被做成床上的被单;蚕丝经多道工序,变成耳朵上的绒花耳饰;织就的蜀锦,转眼被制成裙子。李子柒的生活方式和视频,整体呈现出复古且原生态的风貌,却总能把 “过去式” 变成 “现在时”—— 那些传统的东西,本就可以是当下的东西。漆器、绒花、蜀锦、竹编…… 在她手上都成了时尚单品,能用到生活里、穿戴在身上,宛如一场跨越时空的 “古今对话”。
李子柒身穿蜀锦裙,头戴绒花发箍
当代年轻人的慢生活共鸣
从更广阔的视角看,李子柒的走红并非单一的现象。互联网上,有不少与她做着类似事情的博主,比如专注复刻中国传统手工工艺的山白,通过美食展示云南乡村生活、特色菜品与民俗文化的滇西小哥等,他们共同呼应着当代人的深层期盼: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里,人们被工作与压力裹挟,内心深处藏着对 “慢下来” 的渴望。这些视频里的田园生活、传统技艺,恰如一处精神栖息地 —— 观看时,仿佛能暂时逃离喧嚣,触摸到生活本真的质感。
所以,李子柒做着传统的事,却让年轻人觉得很酷,正是因为她让传统文化变得鲜活,让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,更满足了年轻人对慢生活的向往与期盼。
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,本站所转载图片、文字不涉及任何商业性质,如果侵犯,请及时通知我们,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,不承担任何侵权责任。发布者:网络编辑,转转请注明出处:https://news.bangxushiye.com/13781.html